生物制药群雄逐鹿 传统医药或也有机会

发布日期: 2008-07-11 | | 【关闭窗口】

通过并购获得某个产品或市场资源,是企业迅速壮大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一手段在新兴生物制药领域亦被频繁运用。

近年来,围绕生物制药领域展开的并购至少呈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各路业外资本的追逐风潮;二是生物制药业内并购频繁,包括中成药企业、原料药企业甚至医药商业公司在内的传统药企,都有意在该领域展开收购。在《医药经济报》记者近日对基金项目负责人、药企投资部人士和资深证券分析师采访后发现,他们的直观感受均是——生物制药产业利润丰厚,对该领域的并购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国际化前站

从各路资本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追逐看,生物制药行业对资金、研发资源、销售网络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具有创新实力的新兴中小型企业。

上海证券医药分析师彭蕴亮分析认为,生物制药并购风潮对产业本身的积极作用在于,业外资本的进入能够带来充足的资金,业内并购能带来高技术产品或市场资源,促进行业内在研发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并逐步纳入全球产业链,为将来打入国际市场做准备。

《医药经济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项投入约4000万欧元的“中芬医药基金”正在中国境内寻觅合作伙伴。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芬医药通道中国项目总监贾韦国告诉记者,其正在操作的项目中就有一家来自江苏的生物医药公司,他们曾花费6000万余元对工厂进行GMP改造,但目前该工厂仅有1/4的生产线在运转。“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小型制药公司缺少批量生产的能力。我们的想法是,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后,中欧企业间能够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设施。这样一来,国内企业可以通过OEM赚取利润,欧洲企业则依靠市场销售实现利益。”

同时贾韦国表示,“‘中芬医药基金’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国内创新药物企业进行扶持。”据透露,目前中芬通道项目已与上海张江某研究所签订合同,以帮助其原研药物到欧洲开展临床试验。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复星医药一直很重视生物医药板块,旗下万邦医药控股的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复星生物制药板块的核心企业。据了解,今年4月底,克隆生物与西班牙科迈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万邦科迈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前者以自主品牌生物药品、生产技术设备等入资控股70%,后者出资占股30%,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近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南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看中科迈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南美洲和非洲的销售网络。”复星医药品牌与公关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物制药是全球医药领域发展最快的板块之一,虽然中国在研发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有差异,但中国具有科研、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有机会做大做强。

而较早之前,广东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宣布引入冰岛战略投资者,天普生化拟将旗下40%的股权(2000万股)出售给由该国Salt Investments公司和Glitnir银行合资的全资子公司Smart Nice Technology Limited。同时,天普生化还与全球第四大普药企业Actavis集团签署了医药产品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准备在医药科技、商业运营等领域加强合作,包括医药研究、临床试验、生产管理、药品质量控制、销售网络共享等。

本报记者了解到,天普生化是全球最主要的人尿蛋白质生物制药企业之一,此次交易虽然尚在商务部审批阶段,而一旦交易完成,这家颇具代表性的生物制药企业,通过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与世界知名药企合作,能够学习先进的医药研发、制造技术和销售经验,对提升其新药研发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推动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药企的机会?

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在为新兴药企带来商机的同时,对传统药企而言也可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6月下旬,丽珠医药在投资者大会上宣布回购股份事宜,之后向外界透露了一项低调的收购动作:近日,丽珠医药完成了对深圳清华源兴生物科技公司旗下小分子药物项目的收购。

资料显示,清华源兴专注于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天然药物和纳米银抗菌产品的投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设清华源兴药业等支柱企业。“清华源兴很有潜力,收购的项目包括一些未来有可能成为行业垄断性的产品,其中有4个产品的行业竞争对手少于3家,拥有比较强的垄断竞争力。”丽珠医药董事长朱保国当时如是说。

并购的本质无外乎产品线、销售队伍、销售网络和企业资产重组。记者了解到,以产品为主导的并购,正成为生物制药领域内部并购的明显特征。

不少传统药企已经意识到产品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以及潜在的发展危机,而生物制药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该领域产品的高附加值,对传统药企非常具有诱惑力。

一位业内专家评价说,传统药企如不谋求变革,很难保证不在未来的某一天失去现在的市场地位,甚至可能淘汰出局。“如果传统药企只专注于自主研发,且不论研发一个产品所必需的时间和周期,其中潜在的巨大风险,也是其不得不斟酌的。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某个产品,成为传统药企能够想到的最快、最直接的壮大方式。”

以产品为导向的并购,是先声药业集团实现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战略是聚焦于创新药及在中国首上市的品牌非专利药业务。2006年,先声斥巨资买下的“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正是全球抗肿瘤基因药物中的领先新药。而自去年4月登陆纽交所至今,先声药业陆续开展了三宗并购,分别是国内另一家依达拉奉注射剂生产企业吉林博大、首入市场的抗肿瘤化疗药“捷佰舒”(注射用奈达铂)生产企业南京东捷药业,以及国内外独家、首批上市的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的生产企业芜湖中人药业。

先声药业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商业拓展部总经理钱海波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先声药业确定了三大战略:资源聚焦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首入中国市场的非专利药或创新药;通过增加投入和拓展众多的合作机会,提升企业科研能力;通过以产品为导向的收购和领先的市场开发能力,实现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我们主要围绕企业所拥有的产品展开并购,这样的产品必须是国内首上市的品牌非专利药或创新药物,并且是先声药业现有核心产品的扩展或补充,这些都是我们考虑是否并购某家企业的首要因素。”钱海波说,这种聚焦于产品的并购,为先声药业今后快速的发展和业绩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医药经济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