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何日走出“围城”

发布日期: 2009-08-10 | | 【关闭窗口】

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合格有用的中医人才。有专家认为,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例如,教学内容 的设置很不合理,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内容。如果西医科目设置过多、内容取舍不当,无疑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中医基 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

从一名所谓的“医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其间还有漫长的道路,常常产生“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现象。因此,除了加强中医教学工作外,还应根据 有的地方中医药事业“青黄不接”的现状,及时抢救老中医药专家手中的“绝活”,安排年轻有为的中医药工作者跟师学徒,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

3.克服“中医院西医化”的倾向。我们提倡中西并举、中西互补,并不意味着中医药全盘西化。对于那些完全可以用中医医治的疾病,不必盲目采用西医疗法,尤其不能总是依赖抗生素。中医首先要有自信心,不要老想着自身的局限性,而应该多看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小的优势。

有专家认为,中药苦涩、携带不便、煎煮过程繁琐、服用量大等缺点,使得中成药的剂型难以与西药抗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中医发展或“不西化” 的“瓶颈”。因此,要想成为中医诊疗的好帮手,传统的膏、丹、丸、散、汤剂等中药应不断改良剂型,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这个“瓶颈”一旦突破, 将会带动中成药全面而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会使中医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光明日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