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中药进出口总额12.2亿美元

发布日期: 2010-08-11 | | 【关闭窗口】

我国中成药出口同比增幅低于进口同比增幅的态势终于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扭转。据海关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中药进出口总额达到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中成药累计进出口额达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中成药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额为8391万美元,同比增长7.3%----出口同比增幅高于进口同比增幅。

对东盟国家出口增长较快,

对中东地区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10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中成药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加快,对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出口也稳中有升。上半年中成药出口增幅较大的市场为印度和新加坡;出口下降较多的是苏丹和瑞士。中成药主要出口市场仍是我国的香港地区、印度、美国和日本,总共占我国中成药出口的53%左右。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印度首次成为我国中成药的第二大进口国,主要是因为印度从中国进口“含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品”数量同比增长了303%。

香港地区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比例占中成药出口总额的34%,上半年出口额为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左右。对香港地区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中式成药(商品海关编码为30049059)和片仔癀”;上半年对香港出口白药的规模不大,但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了59%。

美国市场占我国中成药出口的6%,上半年对美国出口中成药690万美元,同比增长30%左右。其中,清凉油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2%。

出口市场冷热不均,

部分单品出口飙升

中式成药:上半年“中式成药”的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上升,但进口国的政策因素对我国中成药的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

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是我国“中式成药”出口的主要市场,2010年上半年,这两个市场整体需求稳定,我国“中式成药”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额稳中有升。而由于企业出口策略等原因,上半年我国中成药对中东和拉美地区的出口量降幅较大。

对于日本市场,在2009年年底,日本政府预算甄别工作组计划将汉方药排除于公共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之外,这意味着自1976年以来一直作为医保药品的日式中药在日本可能成为自费药,如果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将对今后中国中成药的对日出口产生一定影响。2010年上半年,我国“中式成药”对日本出口量同比下降10%,出口金额为598万美元,同比下降6%。

今年上半年,我国“中式成药”对欧盟地区出口金额为669万美元,同比下降1.42%。2004年3月31日,欧盟通过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2011年4月,草药在欧盟的销售将受到严格管理,有一部分草药将不能再按“膳食补充剂”的形式继续销售。

清凉油:今年上半年,全球气温创历史新高,具有防暑散热功效的清凉油出现热销态势。

上半年我国清凉油出口金额达811万美元,同比增长34%,主要出口地区为中东和非洲,占出口总额的65%。其中,大洋洲和拉美地区对清凉油的需求量同比分别增长811%和235%,欧洲和中东地区的需求量增幅也都超过100%。

片仔癀:片仔癀是我国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主要出口我国香港地区和东盟地区。上半年片仔癀出口量同比增加19%,出口价格平稳中略有增长。

上半年我国中成药进出口态势得到扭转

国有企业仍为中成药出口主体,

三资企业出口下降

上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共有52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2家。国有企业仍为中成药出口主体,上半年出口6674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占整个中成药出口的57%。因国有企业及其产品具有较高的品牌信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独立的产品知识产权,以及比较固定的市场消费人群,所以国有中成药企业的出口一直比较稳定。

上半年三资企业出口中成药1695万美元,占整个中成药出口的14%。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8%,其中,中外合资企业上半年中成药出口降幅为33%。

上半年共有30个省份出口中成药,其中北京、广东、福建和天津4个省份占全国中成药出口金额的52%。出口增长较快的是天津和浙江,出口下降较多的为北京和广西。

下半年中成药出口预测

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延续了2009年复苏的态势,新兴经济体继续领先发达经济体而强劲增长。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中成药出口出现强劲增长。但是,当前发达经济体依然受困于高失业率等问题,民众消费依然保持谨慎,这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诸多变数。因此预测,2010年下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之中。

2010年上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前10名企业排序

1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3 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4 广州市医药进出口公司

5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9 天津天士力国际营销控股有限公司

10 厦门虎标医药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打印】 【关闭】